美国盲人作家海伦·凯勒在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一书中写道,如果拥有三天光明,她会选择一天去博物馆:“这一天,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。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,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,这么多的年代,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?当然是通过博物馆。”
博物馆凝结了人类的智慧,存放了人类文明的见证物,是大众与文物直面的场所。在博物馆中,人类文明被高度浓缩。1753年,大英博物馆建馆,公共博物馆的历史由此开始。在两个半世纪后的2007年,国际博物馆协会重新修订了“博物馆”的定义,将实现教育职能提到首位,说明博物馆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,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博物馆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,每个人可以看不同的东西,每个人的所求也不一样,在这个过程中又受到了教育。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内容,工作以外的生活越来越讲究精神性,比如音乐、舞蹈或者一些比较有思想的戏剧等,都属于稍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教育。而对于儿童来说,这种艺术类的教育更是从学前就已经开始了,学习绘画、泥塑、剪纸、音乐等等,其实都属于艺术的范畴。
文章来自点滴成长课堂。发布者:晨间咖啡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